黑龙江用好红色资源建立长效机制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在黑龙江省委党校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教室,有一条“时空隧道”,走在环绕弧形屏幕下,讲解教师带领学员们全景式重温着一幕幕红色历史。
黑龙江省委党校打造了5座这样的特色主题教室,结合实物展示、情景还原、影像再现,有效提升学员参与度。同时,依托主题教室开发了特色系列微课100余门。“主题教室面向全省党员干部,已获批为黑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定期举办党校主体班次必修课程,目前已接待约2000家单位、3万人次。”黑龙江省委党校教育长阎喜凤介绍。
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为充分发挥革命遗址遗迹及纪念场馆的教育功能,今年3月,黑龙江省委命名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赵一曼纪念园等7处革命遗址遗迹及纪念场馆为第四批黑龙江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黑龙江多措并举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启动《黑龙江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时间表、路线图,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奠定资源基础。同时,持续开展系列主题联展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革命文物宣传展示。
黑龙江将党史学习教育同学校教育、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我们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宗军介绍,黑龙江编写了中小学地方教材《人文与社会》,将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每学期授课8学时;编写《黑龙江优秀精神教育读本》,在形势与政策课上讲授。
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需要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阵地。黑龙江充分调动英模人物、先进典型、大国工匠、驻村干部、离退休人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各级宣讲团、宣讲小分队4300余个,依托志愿服务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各类宣讲。
围绕理论“首要课”、党史“必修课”、初心“民生课”、发展“实践课”,黑龙江作出15个方面细化安排,推动省级班子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形成以上率下“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的生动局面。黑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新征程上奋力开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