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自创建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条重要和成功的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
(一)
中国共产党酝酿和创建的过程,就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过程。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勇猛冲击,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真理、对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而又茫然无措的中国先进分子。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担负起改造中国的历史使命寻求和掌握革命的科学理论。经过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一批先进分子相继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群众,参加实际斗争,在思想感情上发生深刻的变化,逐步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表明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长期的理论学习及实践上的艰苦探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各种先进的专业知识,深入研究中国具体国情,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大革命时期,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注意对干部和党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党的政策的教育、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严守党的纪律的教育、反对和防止贪污腐化的教育等。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根据地普遍建立了各种夜校、半日制学校、补习学校或识字班。中央根据地还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列宁师范学校、中央农业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着力培养各方面的干部和专门人才。1941年9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学习研究组,毛泽东任组长,组织在延安的高级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时决定在各地成立高级学习组,并颁发了高级学习组的组织条例。不久还规定马克思生日5月5日为干部学习节,以此推动全党学习活动的持续开展。1942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毛泽东任主任,各地成立学习分委员会,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整风学习。通过发动全党投身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任务,我们党努力学习过去不熟悉的东西,艰苦探索,领导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面对建设新中国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党中央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学习的指示、决定、通知和决议,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补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党员干部常规化学习的体制机制。1958年前后,毛泽东号召党员领导干部多读书,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在1960年1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建议:中央各部党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要牵头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以第一书记挂帅,组织个读书小组,把它读一遍;在这年的国庆节以前,把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本书读完。从1959年底到1960年初,不仅在党中央领导层,而且在全党也掀起了一个理论学习运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加强学习建设,号召全党努力学习一切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有益成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政治局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对新时代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表明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全面、更深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
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学校的领导者,就是中央。各地方党部,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都是这个大学的分校。全党同志以及非党的战士们,都须进这个学校。”其实,早在井冈山时期,根据地内外严酷的环境就使毛泽东深刻地意识到,革命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没有一支既有文化、政治素质过硬,又精通军事的干部队伍。苏维埃政权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党领导的红军是以农民为主体组织起来的,红军中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克服党内和军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初步回答了在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初步回答了在农村进行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全党的学习,亲自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他认为办好抗大是“共产党的大事,不是小事”。他和党中央一些负责同志经常为抗大讲课。毛泽东回忆:“那时我可讲得多,三天一小讲,五天一大讲。”1940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规定全党干部都应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在全党掀起学习马列理论的热潮,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思想得到极大的解放,有力促进了边区各项工作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乃至全国成为一所大学校。党确立的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领导干部在党内和社会上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强大的行为导向和风气引领作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广大基层干部看中高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勤于读书,必然会激发干部、党员和群众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领导干部既做读书的自觉实践者,又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以模范表率作用引导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全党、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三)
优良学风是党学习的关键,是不断把伟大事业推向新阶段的制胜法宝。毛泽东说:“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要求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使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我们党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以服务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和大局为依归,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实事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首先,理论学习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秉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是个思想方法的问题,也是工作态度和世界观问题,更是思想路线问题。
(四)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那么人的正确思想到底从哪里来,毛泽东的回答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毛泽东在革命年代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批判教条主义的错误,写了《实践论》等著作。新中国成立后,又写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转化为党的思想路线和一系列科学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我们党主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读“无字之书”。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毛泽东不仅刻苦研读书本知识,而且经常深入广大农村和工厂进行调查研究。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反对本本主义”。他在读有字之书的同时花相当的精力去读“无字之书”,即进行社会调查。正是在调查中,他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成功探索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坚持实践观点,经常开展调查研究,对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学,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而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摸索,找到了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五)
1944年,毛泽东在接见英国记者斯坦因时说:“我们的党员在中国人口中当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当这一小部分人反映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时,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才是健康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实践主体与认识主体的统一。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真正调动起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地凝聚起人民最广泛的智慧与最大的力量。毛泽东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党的正确主张不可能仅来源于某个人或少数人,而是群众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实践是最大的课堂,人民是最好的老师。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最具有首创精神的,就是人民群众。要在群众中放下身段,老老实实做学生,甘拜群众为师,学习真知识,增强真能力,练就真本领。毛泽东强调,要看到人民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和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虚心向群众学习,“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特别强调最重要的学习,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因为群众的知识,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最实际的,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最伟大的,只有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更高的知识,才能够具体地去启发群众的自觉,指导群众的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锻造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品质,我们党依靠学习不断创造着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读书学习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也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学习的模范,自觉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确保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色江山永固。